196体育团体标准 《厨余垃圾固态残余物腐熟后绿化用改良材料质量及施用要求》解读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3-06-04 09:47:35    浏览:

[返回]

  《厨余垃圾固态残余物腐熟后绿化用改良材料质量及施用要求》(T/CHSLA 10007‒2022),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组织制定,于2022年8月正式发布,2023年2月实施。

  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垃圾分类是推动资源再生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2018年11月,习在上海考察时强调,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从此,全国开启了垃圾分类的“新战役”。根据2019年12月新版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分类标志》(GB/ T 19095-2019),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也称为“湿垃圾”)和其他垃圾,其中“厨余垃圾”占比较大,是垃圾的分类与处置的重中之重。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作为垃圾分类闭环的关键环节,已成为影响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因素,对持续推动全国垃圾分类具有重要意义。

  厨余垃圾具备含有大量有机质、氮磷钾营养元素等优点,具有资源化尤其是土地资源化利用潜力。但同时由于厨余垃圾也含有一定量的钠离子、氯离子、油脂等,对其资源化利用产生了一定影响。城市绿化作为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是增加绿色生态空间的最主要途径。若通过对厨余垃圾无害化处理后应用于城市绿化,不仅能改善土壤质量、增加土壤碳汇,还可促进植物生长,进而增加植物固碳总量,有助于“绿色、无废”城市建设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为此,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于2021年立项制定《厨余垃圾固态残余物腐熟后绿化用改良材料质量及施用要求》(以下简称“标准”)。

  《标准》规定了厨余垃圾固态残余物腐熟后绿化用改良材料的术语和定义、质量要求、采样要求、检验规则、合格判定、包装、标识、运输和储存及施用要求;适用于分类分拣后的厨余垃圾经无害化处置、规范化处理产生的固态残余物,腐熟后用于绿化的改良材料。

  《标准》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根据拟应用的土壤酸碱性划分为了I 型、II 型、III 型和IV 型;且根据厨余垃圾固态残余物腐熟后绿化用改良材料生产特性,采用“单个样品合格判定”和“每批次样品合格判定”相结合的方式,对厨余垃圾固态残余物腐熟后绿化用改良材料质量进行评价。

  该标准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委托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由主编单位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

  与生活垃圾中有机部分相关的名词有厨余垃圾、湿垃圾、餐厨垃圾等,不同省市对其的表达方式也不同,为了使本标准具有代表性,《标准》编制过程中,采纳了相关专家建议,参考了2019年12月新版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分类标志》(GB/ T 19095-2019)中规定的厨余垃圾(也称为“湿垃圾”)定义,主要指易腐烂的、含有有机质的生活垃圾,包括家庭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和其他厨余垃圾等。

  由于各地有多种厨余垃圾处置工艺,且不同处置工艺产物的理化特性及其腐熟度不同,《标准》中的固态残余物主要指“严格分类分拣后的厨余垃圾经一定处置工艺处理后的固体部分”,对厨余垃圾处置过程、处置工艺等未进行规定;并将用于提升绿化土壤质量的厨余垃圾固态残余物腐熟后产物统称为“厨余垃圾固态残余物腐熟后绿化用改良材料”(以下简称“绿化用改良材料”)。

  《标准》中的绿化用改良材料主要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其质量进行判定,改良材料定性要求为“应疏松,无恶臭,无霉变,无肉眼可见杂质”;定量指标主要分以下几类:

  1)为与现行行业标准《绿化种植土壤》CJ/T 340-2016规定的主控指标pH、EC和有机质相一致,本标准选取了pH196体育、EC、有机质设置限值。

  2)由于氯离子、钠离子、粗脂肪(油脂)是厨余垃圾固态残余物的“特色”,因此,本标准选取了氯离子、钠离子、粗脂肪设置限值。

  3)为了体现本标准重点关注的“腐熟”,设置了“种子发芽指数”、粪大肠菌群数和蛔虫卵死亡率。

  5)随着国家对土壤环境质量要求重视程度的提高,同时为了与现行国家标准《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 15618-2018、《绿化有机基质》GB/T 33891-2017,现行行业标准《绿化种植土壤》CJ/T 340-2016、《有机肥》NY/T 525-2021相协调,本标准规定了重金属Hg、As、Cd、Cr、Pb、Cu、Zn和Ni的限值。

  6)《标准》定位为绿化用改良材料,因此未对其总氮、总磷、总钾等养分指标进行规定。

  由于绿化用改良材料的pH值、EC值、氯离子、钠离子、Hg、As、Cd、Cr、Pb、Cu、Zn和Ni等指标与厨余垃圾原料息息相关,且是影响土壤质量和植物生长的主要因子,因此,《标准》规定“应每年监测一次绿化土壤pH值、EC值、氯离子和钠离子,宜每年监测一次绿化土壤总Hg、总As、总Cd、总Cr、总Pb、总Cu、总Zn和总Ni”。

  此外,《标准》提出应根据绿化土壤酸碱类型和绿化植物耐酸碱特性分类施用。I型宜用于酸性绿化土壤,不应用于碱性绿化土壤和盐渍化绿化土壤;II型宜用于酸性绿化土壤和中性绿化土壤,不应用于盐渍化绿化土壤;III型宜用于中性绿化土壤、碱性绿化土壤和轻度盐渍化绿化土壤;IV型宜用于碱性绿化土壤和轻度盐渍化绿化土壤。

  《标准》实施后,可指导相关厨余垃圾处置企业规范化的生产、处置、利用厨余垃圾固态残余物,为其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标准》实施后的社会效益更加明显,主要体现在:

  1)对促进厨余垃圾资源化循环利用、完成垃圾分类闭环、持续推动垃圾分类具有重要意义。

  2)提升土壤质量,为增加绿色生态空间提供重要保证,又同时变废为宝,有助于建设“绿色、无废”城市。

  3)可增加土壤有机碳,增加土壤碳汇容量,提升植物生长势,进而促进植物固碳,助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4)为市民提供优质的生活空间和优良的景观环境,提升城市综合品质,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生活质量,有力支撑市民高质量生活。

  原标题:《团体标准 《厨余垃圾固态残余物腐熟后绿化用改良材料质量及施用要求》解读》

搜索